logo100
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倡议十周年,谱写文化交流新篇章【转载自中国网】

    中国网7月10日讯(记者 张平平)“在推进中外文明互鉴的进程中,‘ 一带一路’倡议秉承‘ 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充份彰显出中方在战略布局层面的包容特质。” 近日,中国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Ong Tee Keat)在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暨太和文明论坛人文交流分论坛上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涵盖面不仅局限于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还包涵了中外文明互动交融、包容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的视野和构思。
    翁诗杰认为,不同文明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对话,不陷入“各说各话、预设立场、互不相容”的窘境,首先必须具有互相尊重的包容胸怀,否则反而会引发针锋相对、撕裂关系的严重后果。“因此最为可取之道是凸显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点和相近的价值理念并辅以具体实例解说。这种对话要见效,不可能一蹴而就”,翁诗杰对记者说。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提升中国形象 赢得国际话语权
    翁诗杰表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要建立现代文明,主动争取话语权,引领新论述的风向,形势刻不容缓。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布局所蕴含的文化互鉴交融元素必须反映在不同国別的落地战术层面,使沿线国家的社会民众感受到中方推进“一带一路” 所释放的善意和“获得感”。他强调,已进驻沿线各国的中资企业,尤其是央企和国企,作为“公关大使”,应积极展现亲和力,与当地社会互动交融,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翁诗杰认为,应积极推动“公共外交”,尤其是以民间交往为主轴的“二轨外交”,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其中,应尤其注重与沿线国家在教育和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交流,包括积极外派本国学生到特定的沿线国作专题田野调查、游学和志愿服务,支持中外合作摄制纪录片,引导海外社会正向认识中国等。他补充道,“大众饮食、流行音乐,乃至动漫和电子游戏等通俗文化的影响力不容低估,足以直接影响目标国民众对华的观感。”
    从“一带一路”到“全球文明倡议”:大国的担当与文化自信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的文化自信有目共睹。从十年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横空出世,到2021年的‘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议’以及2023年‘全球文明倡议’的相继面世,中国始终锲而不舍为全球治理奉献出公共产品,更为当前人类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本色,也充份体现了本身的文化自信。”翁诗杰感叹道。他表示,新的“发展观”“安全观”和“文明观”是中国基于本身文化和国情,自主建立的价值思想体系,彰显出国际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不容独家垄断。
    他观察到,近年来尽管西方在民主和人权等议题占有话语权优势,但中国不仅摆脱了被动辩解的处境,还主动出击,直挑世界霸主美国的人权纪录。同时,中国通过主办国际论坛,为民主、人权乃至现代化等价值观进行了多元性的诠释,破除长久以来西方民主观、人权观和现代化观所带来的迷思。在他看来,这种敢于直面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勇气,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
    翁诗杰特别指出,中国的“全球文明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另一个“文明观”的选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并立范式,率先在西方垄断的话语权打开了缺口,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唤醒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自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